您所在位置:首页 > 林科精神 > 林科力量 > 先进典型

先进典型

科技助力 甜蜜共富 ——记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特派员童晓青

发布日期:2024-06-06    浏览次数:544
字体:

童晓青,女,副研究员,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派驻青田县祯旺乡的省科技特派员。自工作以来相继获各类科技奖10项,其中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10项,其中第一发明人4 项;发表各类论文18篇,其中第一作者5篇,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三等奖1篇;参编专著3本。

一、充分调研,精准科技助农

经济发展需要项目先行。2019年初派驻到祯旺乡担任省科技特派员伊始,用2个月走遍乡里的每个自然村,与各村干部、农户深入探讨交流,掌握乡情村况,全面了解祯旺乡的自然禀赋、农业产业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确定将高糖蔗科技助农项目作为突破口。019年11月,经多方沟通联系,组织乡、村领导干部、农户等近40人,前往义乌考察学习当地的甘蔗种植、制糖等产业,并利用互联网开展甘蔗种植、蔗糖制作技术培训3期。经反复调研,充分发挥农户主体作用,2019年引种了‘义蔗1号’、‘粤糖54’、‘粤糖474’三种高糖蔗,相继建立甘蔗种植示范基地120亩。

产业发展需要技术支撑。为积极推动甘蔗种植业提质增效,多次邀请省农科院专家、义乌市乡土专家等到祯旺现场指导甘蔗种植技术,开展师徒帮带机制,一对一帮扶,手把手指导,通过点单式、个性化方式,对甘蔗施肥、水分控制、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环节开展规范化技术指导培训10次,培训管理人员、农户近500人次;探索并依托户主会等形式常态化开展甘蔗无公害种植技术进行推广,发放技术资料500余份,培养种植技术带头人8名。通过安装喷灌设施,改建蓄水通道等途径,对甘蔗种植基地相关基础设施进行优化,甘蔗产量从2019年1.2万斤/亩提高至2022年的近1.5万斤/亩。

图片1.png

二、腾笼换鸟,助推增收共富

延长产业新链条。增加甘蔗产业衍生经济效益,提升原始作物的经济价值,在甘蔗种植业的基础上,成立红糖加工基地,发展制糖产业。引进并改造红糖加工设备,研发创新加工技术,陆续推出糖糕等5种红糖系列产品;并对红糖产品包装进行提优深化,设计并推出“妈妈的味道”年货大礼包;2020年协助基地完成红糖工坊改造升级,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2022年1月,促成价值50万元的10吨红糖通过海运出口到意大利,开辟海外销售渠道,打造“红糖出海跨山共富”新模式。

探索营销新模式。与文旅产业、直播平台结合,连续三年牵头举办青田祯旺红糖节,实行“线上+线下”销售推广模式,一个月内销售额突破100万元,大大提高祯旺红糖知名度和农户的积极性。2021年帮助红糖基地入驻政采云网上超市,拓宽销售渠道,共计销售15万余元。通过“生态甘蔗园+红糖工坊+直播平台”产业链,平均每年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多个,促进农户增收38万余元。目前,红糖的年产值突破200万元。

三、绿色循环,开辟致富新径

主动思考主动谋划。红糖加工利用过程中,1吨蔗糖,会产生2—3吨的蔗渣。甘蔗渣作为副产物都是当垃圾废料,不仅增加运输成本,还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凭借自己的专业背景,针对甘蔗渣中存在大量纤维素,质地粗硬,适合种植食用菌这个特点,萌发并提出了以甘蔗渣作为基质,利用种植时间差,种植食用菌的助农方案,不仅增加农户收入,还能改善土壤质量,实现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

注重成效注重收益。有了思路想法落实是关键,充分依靠所在单位和团队的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经过多次走访、反复筛选,组织引种赤松茸、黄金菇、羊肚菌、黑皮鸡枞等4种食用菌与甘蔗更替轮作,尝试建立20亩示范园,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0万元。经过几年探索,逐步形成“种甘蔗+制红糖+产菌菇”的“1+N甜蜜创收”产业链模式,打造科技助农全周期闭环管理产业。

图片2.png

四、牵线搭桥、全面战略合作

发挥智力帮扶作用。一个团队、一个单位的力量远远大于一个人的力量。多次邀请派出单位食品加工团队油茶专家去浙江青芝田农业有限公司指导油茶加工技术。2021年牵头对祯旺乡森林现状进行调查,规划编写了《祯旺乡5年林相改造方案》,每年对荒地开垦、整治、树种配置提供科学规范技术指导并建立金豆植物园10亩,共计2000余棵金豆,同步申报生态检察法治教育基地。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2020年派出单位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与青田县人民政府签订《关于共同加快推进青田县现代林业发展的合作协议》,为双边合作提供了新内涵新机遇。在此合作框架引领下,2021年实施了油茶鲜果采后机械化处理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022年开展了经济林下套种显齿蛇葡萄(藤茶)技术示范与推广布点。组织联系相关技术团队编制青田县油茶储备林规划项目、青田一村万树示范村建设、森林古道保护与利用建设、以及小舟山镇、巨浦镇,祯埠镇森林城镇规划编制。 

五、献计献策,助力发展新业态

发展“红色+露营”旅游模式。经与乡贤会成员多次联系沟通,提出打造‘红色+露营’研学相结合的旅游模式,充分激活农村闲置资源,将基地设计建设成集露营、科普、观光于一体的胜地。自2022年4月份运营以来,已举办生日会、研学游、亲子游、婚礼派对等近50场,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0万元。营地采用“企业+村集体”的共富模式,村集体投资115万元,营地每年支付给村集体8%的固定投资收入。

开展“线上+线下”服务模式。2019年疫情爆发后,通过电话、微信等各种通讯手段指导祯旺乡进行复工复产40余次。走访中了解到农户对笋干加工工艺有需求后,通过咨询相关的技术标准起草专家,查阅国家农业行业标准等资料等方式,对笋干生产、提高笋干的附加值等进行技术指导,并利用直播平台进行销售,进一步拓宽笋干销售渠道。

自派驻到祯旺乡以来,内心深处一直将祯旺作为我的第二故乡,始终将村民增收致富放在心上。我深感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要始终扎根基层生产一线,发挥好“五员”作用,认真实施好科技项目,做好技术服务,把好的技术成果、项目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给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彰显科技力量和科技工作者的价值。

版权所有: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小和山高教园区留和路399号
0571-87798205 办 公 室0571-87798190 检测中心
zjslykxyjy@163.com
浙ICP备180141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