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林科精神 > 林科力量 > 先进典型

先进典型

精准定位白茶产业,为郑村百姓找到致富路 ——记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特派员石从广

2024-06-04
字体:

石从广,副研究员,中共党员,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专业,自2014年5月起被派驻丽水市莲都区黄村乡,9年来积极申请茶产业相关示范项目,为黄村乡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定位白茶,提升产业

郑村是丽水市莲都区黄村乡最偏远的小村,位于该乡东南角,村庄平均海拔在400米,处于市区饮用水水源——黄村水库上游,自然生态保护良好。郑村分上郑村和下郑村,上郑村口有3棵千年红豆杉,四周是毛竹和茶叶,林地面积5962亩,耕地很少,面积只有158亩。全村共有村民小组4个,在册人口679人,因为偏远贫穷,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常住只有200多人,劳动力很少。

2014年5月,石从广博士作为一名省派科技特派员被派出到丽水市莲都区黄村乡,乡里推荐他到郑村进行精准扶贫。

石博士通过调查研究,综合分析郑村的实际状况,认为在郑村一带进行白茶规范化种植示范与推广是切实可行的,也是真正能提高山区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因为该村海拔高、空气清新、昼夜温差大,所产白茶清新爽口、香郁浓厚,营养物质丰富,深受客商欢迎,是制作精品、高端茶的最佳选择。于是他精准定位白茶产业,向科技厅申报了题为“黄村乡白茶产业提升示范”的科技特派员扶贫项目。2014年5月,在乡政府和科技特派员的支持下,郑村建起了白茶基地并正式挂牌,基地位于郑村的上郑自然村,平均海拔均在600米以上,是白茶的最佳种植区域。

9年多来,石博士围绕白茶产业开展一系列的科技服务:

(1)带领村民将可以利用的土地都种上茶叶,新发展白茶140多亩,使上郑白茶基地茶叶面积迅速达到400余亩,形成规模种植;此前郑村主种白茶品种“安吉白”,后来通过石博士和合作社负责人实地考察和评比,引进了黄茶品种“黄金芽”和白茶品种“新安1号”和“新安2号”,目前新安系列在郑村白茶基地长势良好。

(2)提升茶园管理水平,探索出茶园套种木本花卉的新思路,上郑白茶基地新增茶园中间套种了可食用的木槿花,边角种植了些樱花和紫荆,做到花茶互作、四季有景、景色宜人;此外,石博士对上郑白茶基地的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和重金属含量以及茶叶品质和农药残留进行了抽样送检,先后测试分析土壤样品10余个,成茶制品5份,为申报无公害食品提供了基础数据。

(3)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在上郑村村前操场上建成120平方米的茶叶交易场所,让村民有了交易茶叶的简易场地,也让前来收购茶青的茶商有了遮风避雨的场所,此外在上郑白茶基地上还建起了供茶农劳作后休憩的竹棚以及相配套的简易工具房;目前,在乡政府的配套设施政策支持下,茶叶炒制标准化加工厂房的建设已纳入计划。

(4)补贴合作社购买了炒制白茶所需的设备,对村民进行制茶技术专业培训,目前已在郑村培养茶叶炒制专业技术人员5人,其中3人已独立开展茶叶炒制加工,炒制水平已得到市场的认可。

(5)为当地合作社申请注册了 ‘上郑’和‘三杉’两个茶叶类商标,此外还参与设计了茶叶商标logo以及外包装的式样。两个新商标的诞生,使黄村乡高山云雾白茶有了自己的名片,为黄村乡白茶产业的发展提升提供了坚实的知识产权保障。

(6)多次陪同乡村干部和村民到省内和省外进行茶产业参观考察学习,并撰写《恩施州茶产业学习考察调研报告》、《武汉仟福茶业和华中农业大学品茶之旅》等考察报告和行程日记,通过对考察和学习,乡村干部开阔了眼界,学习和借鉴到了外地茶产业发展的思路;此外,石博士还先后10次邀请专家对郑村村民进行茶叶种植技术、加工、营销、茶艺、保健等方面进行培训,培训村民共计700余人次。通过不断的科技培训、参观考察和学习,全村村民的管理水平、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得以快速提高,使村民不再满足于只卖茶青,具备了自行炒制茶叶,自创品牌的意识和思路。

有一次邀请专家为村民进行茶叶相关知识培训,让石从广博士最为感动和难忘。一个常住人口200余人的小山村,来了近100人,讲座时村里面那个小小的简陋礼堂都坐满了人,村民的脸上写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专家讲得精彩时给予热烈的掌声,专家讲得诙谐幽默时会开心的大笑,课堂纪律从不需要去维持,为此一位乡干部曾感叹:“这个村的民风真的是很淳朴,我们之前在别的乡村召集村民开会,需要村干部在下面时刻维持纪律,这里大家听讲都很认真,没有大声讲话,没有交头接耳和玩手机,实在是很少见,这个也说明你邀请的专家讲课不错”。莲都区科技局原副局长谢发贤这样评价说:“石博士做事认真仔细,肯吃苦耐劳,而且很有想法,别的不说,他来之后,这两年郑村白茶茶青的市场收购价都比莲都区其他地方每斤贵了二十元……, 实实在在为郑村村民做了许多事情,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

在派驻黄村乡的9年,石博士每年下乡不少于10次,每次都要去郑村看看,足迹几乎踏遍了村里和茶园的每个角落,并与那里的乡村干部和部分村民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二、以点带面,规模效益显现

郑村在石从广博士的带领下对茶叶产业发展充满信心,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只要能种植的地方都种上了茶叶,包括坡度很大的荒山,如今村里所有可利用的土地都重获新生,茶园面积从2014年度的280亩提高到2020年度的410多亩,目前已投产300余亩,茶产业初具规模,茶品质名声在外,因海拔高、植被好、昼夜温差大、土地养分充足、雨水充沛等环境气候优势,产出的白茶鲜爽清口、香气浓郁,是白茶中的精品茶、高端茶,吸引八方客商抢购,茶青都是高出市场价格20%被抢购,2017、2018年白茶茶青每公斤280元以上的价格依然供不应求。

“特派员,今年我们郑村茶叶行情很好,我家有8亩多茶园,光茶青今年就卖了9万元,茶青最贵时能卖到130元一斤呢,都是你的功劳啊……”, 2017年5月,上郑村村民郑金森紧紧握住我院派驻黄村乡的科技特派员石博士的手说道。

据不完全统计,仅茶叶一项村民人均收入就达2万多元,不少村民还走上了农旅融合之路,结合采茶、挖笋体验游发展“农家乐”,增收渠道越来越多。

在郑村白茶产业效益带动下,黄村乡白茶种植面积得以迅速推广,茶园遍及郑村、严鸟、汇村、池岭等行政村,目前全乡茶叶种植面积已达1800亩,茶农收益一年比一年好。

三、品牌建设,经济发展可持续

鉴于白茶对黄村乡郑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石博士除了在白茶种植技术、加工制备、包装营销等产业提升方面给予茶农技术指导和支持外,自2016年开始,为了使郑村茶产业得以可持续发展,他还为黄村乡申报注册了“黄村”,“上郑”,“三杉”三个茶叶类商标,最后“上郑”和“三杉”通过审查。2017年7月,“上郑”和“三杉”正式获得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商标局的商标注册证。两个新商标的诞生,使黄村高山云雾白茶有了自己的名片,为黄村乡白茶产业的发展提升提供了坚实的知识产权保障,也为茶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郑村村民对靠茶叶致富更加充满信心。

绿水青山展笑靥,百里茶香迎宾朋。郑村已经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了白茶节活动,吸引八方宾客来这里“寻茶”、“赏茶”、“缘茶”、“品茶”,将茶文化注入到上郑白茶品牌当中。如今的郑村,虽然村子小,又山高路远,但通过白茶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区的富裕村,年产茶青约150吨,收入约500万元,亩均纯收入达万元以上,家家户户都走上了靠茶叶致富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对于今后的科技特派员工作思路,石博士认为不仅要把村里的茶叶转化成商品,做大做长茶叶产业链,在茶园美化方面,要进一步下深功夫,结合采茶、挖笋、钓鱼体验游,浅度开发农家乐,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坚持走农旅融合之路,充分利用好各种自然资源,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使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老百姓的心里。

版权所有: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小和山高教园区留和路399号
0571-87798205
zjslykxyjy@163.com
浙ICP备180141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