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林科精神 > 林科力量 > 先进典型

先进典型

成果促生产 产业惠农民 ——浙江省林科院驻青田县祯旺乡科技特派员 张建

发布日期:2019-03-15    浏览次数:2871
字体:

人物简介: 张建,男,1978年生,博士、研究员,浙江省151第二层次培养人才,现任浙江省林科院党委委员和科研处处长、西南林业大学和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林学会生物质材料科学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标准化专家、《浙江林业科技》和《竹子学报》杂志编委。

   2017年6月的一个晚上,10点多了,从北京出差刚落地杭州的省林科院张建研究员刚一开机,电话就响起来了。“张博士呀,终于通了,还第一次碰到你关机,刚还有个事情忘记讲了……”电话里,语气很担心着急的是青田县腊口镇石塔村一位叫曾平金村民。原来,他与其他两位村民在祯埠乡承包了近200亩土地种植早园竹,两个小时前,张建登机时双方还在电话中探讨技术问题。

2006年3月至今,张建作为一名省派科技特派员入驻青田县祯旺乡,这一派驻就是12年。期间,作为国家林业科技特派员和青田县竹产业团队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服务青田县竹产业;挂职任祯旺乡党委委员、副书记,负责科技扶贫工作;被青田县科技局聘为青田县林特业技术专业组组长。“张建博士下派到青田县祯旺乡帮助农民建工厂、建示范基地、建大学生村官创业电商平台、帮助销售农产品……” 青田县科技局党组书记章秀权这样评价说:“他很吃苦耐劳,兢兢业业,手把手帮老百姓致富,真的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科技特派员。”

多方争取认真组织实施各类科技示范项目

祯旺乡是浙江省“革命老区乡”,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乡,也是低收入农户集中的乡镇之一。2006年,全乡油茶和毛竹林面积均在9000亩左右,村民大多外出打工,油茶林和毛竹林荒芜现象严重,效益差,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3231元。12年里,他采取“政府+科研院所+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充分利用“以奖代补”的资金扶持方式,重点针对毛竹、白茶、油茶、稻田养鱼、黑木耳等产业,组织实施了各类项目32项,其中省科技特派员项目13项、国家星火项目1个、县科技项目18个,获得资助经费238万元,建立示范基地3500多亩,开展培训近40次,培训1300余人次,发放资料1500余份,并相继扶持建设了油茶、竹笋等合作社5个,累计为农民增收1300多万元。2015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83元。

2011年4月,张建组织乡村干部、毛竹种植大户等近30人,前往安吉考察学习当地的竹产业和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及先进经验,并现场开展竹林经营和产业发展技术培训。乡里随后提出“科学育竹、科学用竹、科学谋竹”的竹产业发展理念“村村美丽、家家创业、人人幸福”的口号,并在全乡8个行政村开展了“美丽村居、和谐家园”的创建活动,多次在全县检查评比中获得第一“全乡86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张博士的足迹和汗水”祯旺乡书记周江峰这样评价:“祯旺乡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艰难转型过程中,张建同志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张建还积极组建团队科技特派员。2013年,张建作为首席专家,会同省林科院、省农科院、丽水市林科院等单位的11名专家,牵头组建了为期5年服务青田县竹产业的省级团队科技特派员,为全县的竹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当年就获得省科技厅和青田县科技局共75万元经费支持。目前,已在青田县腊口镇、祯旺乡、祯埠乡、高市乡,以及景宁县开展竹林培育和竹资源利用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培训300余人次,建立毛竹林和早园竹基地2200余亩。

依托技术挖掘资源发展壮大地方林业产业

“我们现在能过上好日子,得多感谢省林科院的张博士”,谷甫村村民叶世龙留娇翠夫妇经常向乡亲们感慨道:“他支持我们发展白茶,真心的帮助大伙致富。”2009年,帮助村民租种闲置土地发展白茶近200亩,现在每年茶青销售在40万元以上,采茶旺季每月为采茶工发放工资就达5万元,为闲散劳动力创造了就业增收机会。2011年,张建针对乡里农业产业实际,多方联系从省农科院引进茄子新品种“浙引茄1号”,帮助种植大户建立基地85亩,采取免费提供种子化肥、技术服务市场信息服务“四免服务”,并邀请了省农科院、青田县农业局的专家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当年全乡茄子销售近100万元。目前全乡油茶、毛竹林面积各1.2万亩、白茶400余亩、稻田养鱼80余亩。这12年期间,张建结识了很多这样的农民朋友。老百姓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日子也过的红火了。有次张建下乡时碰到乡亲们在杀年猪,乡亲们热情的割下一大块土猪肉让他带回城里给家人尝尝,都被他态度坚决地婉言谢绝。

2013年9月,张建协助乡里建立了占地3亩的笋干加工厂,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对全乡及周边乡镇的鲜笋统一收购、加工、包装和销售。面对传统的竹笋沸水蒸煮会产生大量污水排放问题,关键阶段时张建在乡里一住就是一个月,期间多方联系省里知名的森林食品精深加工、林产化工等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参与攻关,专家换了一波又一波,家里刚上小学的儿子天天打来电话催他快回来说:“妈妈腰椎病又严重了,走路都很吃力了。”就这样经过半年的集中攻关,张建组织团队自行设计并多次改进了竹笋无水蒸煮锅、竹笋双列式烘房、吊笼等加工设备,确保了生产线如期投产,并申请发明专利1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件。笋干加工实现无污水排放,干燥时间减少10个小时,每天节约用工成本600余元,实现了笋干加工清洁化、机械化和标准化生产。出笋旺期,有的农户一天可挖笋500多斤,卖掉后就有近600元的收入成为祯旺乡乃至周边乡镇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亮点。“目前,公司生产的笋干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销售到温州、金华、湖州、福建、上海;收购的鲜笋也从青田本地扩展到龙泉、云和、景宁甚至福建等地。”笋干加工厂负责人金加民高兴的介绍说:“近四年,我们累计收购毛竹鲜笋70多万斤,实现产值近200万元,生产时雇用劳动力近70人,累计发放工资20万余元;由张博士帮我们注册的“祯旺绿”文字和图形两个商标2016年1月被国家工商行政总局正式授予。”

申报资质争取平台扩大产品影响力知名度

为打造品牌,扩大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张建先后牵头组织为乡里争取“浙江省黑木耳无公害食用菌产地”等省级以上荣誉8个。譬如,在2013年4月,张建协助祯旺春光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480亩竹林、年产7吨笋干和年产70万段、30吨黑木耳进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帮助合作社解决检测费1万元,并组织省里农产品认证专家来乡里进行申报工作指导。同年,笋干生产基地被省农业厅分别认定为“浙江省无公害蔬菜产地”;同年12月,还被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协助成立的笋干加工厂获2015年度“浙江省中小型科技企业”称号。还要这些认证和荣誉的获得,凝聚了张建无数的心血和汗水,真正地延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附加值,也提高了派驻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张建这几年真的很不容易,既要做好单位科研管理服务,也要做好科研发挥青年骨干表率作用,还要为派驻地乡镇谋发展、找路子。”提起张建省林科院的同事总是这样说道:“只所以在科研、管理、服务基层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这与他休息日、节假日总是加班加点、默默耕耘、静候花开是分不开的。”

2015年,张建协助乡里编写了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认定申报材,并邀请了省有关专家来乡里实地指导,征集意见,2015年12月祯旺乡小学被认定为“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目前,张建正在协助乡里创建“浙江省森林城镇”,2017年4月编制的规划通过专家评审2017年6月通过省专家组预检。张建还充分利用微信、QQ等网络平台对乡里的笋干、田鱼和大米等农产品进行宣传,扩大影响。近三年,他向朋友、同事和有关单位工会帮助农民销售大米5000余斤,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大米销售难的问题。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因工作表现突出,张建相继获得“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浙江省林业厅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张建说:“我将以2017年6月光荣当选中共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为新的起点和契机,发挥科技党员带头示范作用,把省党代会精神贯穿于自己的工作中,切实把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单位资源优势与派驻地产业结合起来,带动更多的农民过上幸福生活。

版权所有: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小和山高教园区留和路399号
0571-87798205 办 公 室0571-87798190 检测中心
zjslykxyjy@163.com
浙ICP备18014107号-1